车辆停在面前,乘客却对着光滑的车门无从下手;网约车司机不得不采购提示贴纸,手把手“教学”开门。这些被车企赋予“高端”“智能”“低风阻”标签的隐藏式门把手,在实际使用中却频现“开门难”困境。
近年来,车企对隐藏式门把手的创新花样不断叠加,包括按压弹出、侧拉解锁、伸手触发、App操控等。然而,这些新颖的开门方式却让消费者抱怨不已,甚至有网约车司机吐槽“拉20个人,至少有12个不会开门”。不仅如此,这些看似高级的开门方式还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。
为应对电动隐藏式车门把手新技术及安全需求,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对《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及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公开征求意见,截止日期为11月22日。这一标准旨在规范和提升车门把手安全性,保障千万车主出行安全。
河南漯河的赵女士曾多次遇到类似情况。“隐形把手每个车型又不一样,又不知道怎么去拉,每次叫到这种车我就尽可能让司机帮我开门。”山东临沂的吴女士也坦言,曾因不好意思询问,对着车门反复观察。“其实有时候还挺尴尬的,这个把手在哪儿又不好意思问。”
不少车主会主动在车门贴上标有箭头的按键贴纸,标注开门位置,但即便如此,在实际使用中的尴尬仍没有完全化解。网约车司机何师傅说,他经常需要下车帮助乘客开车门。“平时接单的时候,有一些乘客不会开这种车门,每次要给他们解释怎么开,甚至要下去给他们开门。最近下雨很不方便,有时候淋一身雨。”
当前汽车市场销售的新能源车型中,很多都安装了隐藏式把手,有的甚至是标配。一些经销商表示,他们销售的车型中有80%以上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,价位区间在13万至40多万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