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】_商家新闻_微材之窗网
推广 热搜: 广州  SEO  贷款  深圳    网站建设  医院  摩托车  机器人  用户体验 

【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】

   日期:2025-10-19 02:10:14     来源:互联网    作者:微材之窗网    浏览:1    
核心提示:10月18日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20世纪70年代,杨振宁与谷超豪的合作打破了学科壁垒和国际交流的限制,实现了物理学与数学的深度融合

10月18日,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北京逝世,享年103岁。

忆杨振宁与谷超豪

20世纪70年代,杨振宁与谷超豪的合作打破了学科壁垒和国际交流的限制,实现了物理学与数学的深度融合。谷超豪是世界著名数学家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,于2012年6月24日在上海逝世,享年87岁。

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

1975年3月27日,杨振宁写给谷超豪的一封信开启了他们合作的新篇章。信中,杨振宁为看到谷超豪即将发表的规范场理论论文而高兴,并表示不应署自己的名字。他还热情期待谷超豪访美讲学,并考虑了访美的经费问题。

忆杨振宁与谷超豪 跨界合作典范

1974年,杨振宁在研究规范场理论时需要一位数学家的帮助。他此前在国外找了几位数学家,但因语言障碍导致研究停滞不前。同年,杨振宁回上海探亲,向复旦大学数学系发出合作邀请。复旦大学成立了由数学和物理教师组成的交流小组,由谷超豪担任负责人。

1974年6月7日和14日,杨振宁在复旦大学作了两场学术报告,并与谷超豪等人进行了七场学术讨论。随着讨论深入,复旦大学的成员们被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方法吸引。谷超豪能够精准领会杨振宁的物理语言,并用清晰的表述方式呈现复杂的数学思想,帮助杨振宁解决了许多数学难题。

 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。 微材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, 微材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(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、商业信誉等),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,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wyjyhs.com/news/338143.html
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
网站首页  |  付款方式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RSS订阅  |  粤ICP备11090451号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,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,请大家仔细辨认!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微材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!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友情提示:买产品需谨慎
网站资讯与建议:wfzcw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