沪指突破3900点,市场迎来新一轮上涨还是结构性行情的延续?
2025年10月9日,A股节后“开门红”,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高走。上证指数涨1.32%,报3933.97点;深成指涨1.47%;创业板指涨0.73%。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2.6万亿元,资金涌动,市场情绪升温。
盘面看似热闹,但背后分化明显。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上涨,贵金属板块领涨,山东黄金、西部黄金等多股涨停,原因是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/盎司的历史性关口,避险情绪升温。科技板块同样表现强劲,核聚变概念和半导体板块爆发,得益于政策催化。然而,影视院线跌幅居前,国庆档票房不及预期,白酒、地产持续低迷,市场并非普涨,而是分化。
推动这波上涨的核心力量是“中特估”概念,如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等大市值个股稳步上行,撑起指数并带来信心。资金面也起到关键作用,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万亿元,ETF成为增量资金主力,个人养老金账户纳入宽基指数基金,长线资金在布局。此外,机构普遍看好“红十月”,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,国内政策空间打开,2025年被认为是财政大年,经济复苏可期。
从技术面看,指数突破确实打开了上行空间,但能否持续取决于成交量是否维持高位以及赚钱效应能否扩散。目前机构观点偏乐观,华安证券认为市场保持震荡上涨趋势,开源证券强调科技是重要主线,但也需警惕前期热门板块拥挤度提升可能加剧短期波动。牛市需要经历三个阶段:估值修复、戴维斯双击、泡沫化,目前可能正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,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将是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