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,“十五五”规划的消息传来。10月20日至23日,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,会议审议了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》,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擘画蓝图。
五年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,“十五五”规划则是在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一环,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。当前,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内经济驱动力转向新质生产力,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,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和转型方向显得尤为重要。
根据四中全会公报,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: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,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,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,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,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。
从发布的《建议》内容来看,结合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,未来五年,新质生产力、拉动内需、投资于人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三大关键词。
新质生产力方面,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,统筹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建设,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,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,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。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,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。
在工业化进程转换阶段,我国将进入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。当前,我国传统工业化已基本完成,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。四中全会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专家认为,这需要强化对制造业的劳动、资本、土地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数据等要素保障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