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持卷尺、腰别小腰包,头戴黑色头盔、脚踩皮凉鞋,身着白色长袖衬衣——深圳网友“卷尺哥”以这身固定行头,穿行在大街小巷。他的足迹遍布深圳多个区,以及惠州、佛山、珠海等地,卷尺和镜头对准的目标物包括不亮的路灯、开裂的井盖、设计不合理的天桥等。相关部门的高效反馈让他的账号逐渐走进公众视野,成为网友口中的“卷尺侠”。

10月21日,记者走访他前一日视频刚刚“指”过的深圳盐田区的一处十字路口的修复现场,直观感受和记录这一“指哪改哪”的“名场面”。网友赞叹的“深圳速度”背后,是深圳已经建立的成熟的市民意见反馈体系。在市民高度的公共责任感与政府的开放性响应机制“双向奔赴”下,上千次反馈里,“指哪改哪”得以屡屡奏效。

截至2025年10月21日,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,“卷尺哥”在自己名为“跨行买手”的账号里,累计发布了1059条短视频。视频里,他用卷尺丈量路面凸起的金属物、松动的砖块,亲身示范天桥台阶如何“难住行人”,镜头直指各类影响出行安全的细节,分析隐患成因。有些视频里,“卷尺哥”还给出了自己的整改建议。视频中反映的问题涉及交通运输、交警、城管、建筑工务署等多个部门。大部分问题都迅速迎来后续:相关部门进行改、修、移等调整。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