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三百多天了,战争里的冬天似乎已经失去了计数的意义。时间长到让人麻木,仿佛一场无休止的慢性病。然而,空气中的温度虽在下降,却能闻到一股焦糊味,一种什么东西正在加速燃烧的味道。
这场战争早已偏离了最初的设想。没有乌拉冲锋、钢铁洪流的史诗感,更像是在地下室里进行的一场看不见的扭打。一方将自己埋入地下,另一方则几乎耗尽了家底。随着冬天的到来,所有人都被架在冰上冻僵。问题变得简单粗暴:谁的血更厚?谁能坚持到最后?
乌克兰人采取了令人佩服的策略。面对火力劣势,他们选择不与敌人在地面上交锋,而是钻进地下。这如同现代版地道战,他们在俄军炮弹坑下挖出了一个复杂的地下网络。俄军擅长的“推土机”战术在这里失效,士兵们在地面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,而敌人就在几米深的地下安然无恙。
与此同时,乌克兰人用数百架无人机攻击俄罗斯的核心炼油厂。从八月到现在,至少二十七八家大型炼油厂被袭击,全国近一半的炼油产能受损。结果是,一个靠卖油气为生的国家,自己的加油站排起了长队。战争的代价不再只是伤亡数字,而是人们加油时的焦虑和等待。
随着战局向这两个方向发展,冬天成了最残酷的放大器。对乌克兰而言,地道可以保命,但不能永远活在地下。俄罗斯不断轰炸热电站,切断电力和暖气供应。这对任何现代国家都是灾难,尤其是后方的老人和孩子。
俄罗斯也面临困境。前线士兵在烂泥中苦撑,后勤补给不足,欧洲盟友趁机施压。希腊翻出老炮支援乌克兰,欧盟决定从2026年起彻底断绝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。战争已变成纯粹的消耗战。双方在波克罗夫斯克反复争夺阵地,损失惨重。
俄罗斯像一个赌桌上输红眼的赌徒,筹码越来越少。从让士兵骑摩托车冲锋到使用老旧医疗包,再到全国性的“加油难”,底牌逐渐暴露。而乌克兰背后有持续支持,尽管援助缓慢,但仍在继续。
现在,这是一场资源消耗的游戏,谁先耗尽资源,谁就出局。比拼的不再是战术或勇气,而是国家的持久力和管理系统的稳定性。在即将到来的严寒中,谁能确保人民和士兵不被冻僵、不被饿垮,谁才能看到明年的春天。战略大局或许正在清晰,但那些被当作棋子的普通人,到底还要流多少血,掉多少泪,无人知晓。